范文站 > 成语大全 >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 wēng dé lì    


最后更新2021-06-25 12:51:58

成语解释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二》:“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成语繁体鷸蜯相爭,漁翁得利

成语简拼ybxzywdl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复句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复句式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辩析渔,不能写作“鱼”。

近 义 词渔人得利、两败俱伤、从中渔利

反 义 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成语例子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事情是时有发生的。

英语翻译When the snipe and ten clam grapple; it is the fisherman who profits.

俄语翻译Кошки грызуется-мышáм раздолье.

成语故事

  战国时候,赵国要去攻打燕国,燕国派谋士苏代去劝说赵王。苏代就给赵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只大蚌在河滩上晒太阳,它刚刚张开贝壳,水鸟鹬就伸出长嘴去啄蚌肉,蚌连忙收紧贝壳。将鹬的长嘴夹住了。鹬鸟生气地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我看你怎么活下去?”蚌也毫不让步地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我瞧你也活不成!”正当鹬和蚌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被一位渔翁发现,他毫不费力就把它们捉住了。
  苏代告诉赵王,赵国攻打燕国就如同鹬蚌相争,两国都得不到好处,而强大的秦国就会像渔翁一样得到便宜。
  这个故事后来被概括成了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用来比喻争夺的双方互不相让,结果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到了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