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站 > 范文大全 > 哲学范文 > 邓小平理论 > 试论邓小平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贡献(2)

试论邓小平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贡献(2)

2016-07-11 10:24 来源:范文站 人气(0) 范文站fanwenzhan.comRSS订阅 

1.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中,邓小平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发表了对政治体制改革问题的精辟见解,成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纲领和宣言书。讲话共分五个部分,分别论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一系列重要问题,第一部分,开门见山地指出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实际上就是政治体制)以及其他制度,需要积极地、有步骤地进行改革;第二部分,简要说明了实行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速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第三部分,着重揭露了党和国家现行制度中存在的弊端,尖锐地指出这些弊端妨碍甚至严重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

第四部分,重点阐述了肃清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问题;第五部分,初步论述了中央对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酝酿的步骤和措施,讲话最后强调,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涣散党的纪律,而正是为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纪律。这个讲话,不仅是经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由邓小平代表党中央郑重而鲜明地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问题,是新时期党的文献中首次提出对政治体制改革的系统的意见,而且是邓小平个人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近两年的深思熟虑,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公开地发表对政治体制改革问题的见解,突出体现了邓小平的远见卓识、革命胆略和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反映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前途的高度负责的态度。

2.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中,邓小平率先冲破以往我国政治制度问题上形成的禁区,提出基本政治制度与具体政治制度相区别的观点,为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重要的理论前提。在领导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邓小平十分注意研究政治体制改革理论问题。在这篇讲话中,邓小平一是首次触动了我国政治制度问题上长期形成的禁区,即忌讳分析政治制度的问题,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因此,“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由此,邓小平得出结论:“如果不坚决改革现行制度中的弊端,过去出现过的一些严重问题今后就有可能重新出现。”(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33页。)

二是廓清了基本政治制度和具体政治制度的关系,匡正了传统的将二者混为一谈的谬误,提出要对这两方面的制度进行区分的论断。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是好的,具有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在社会主义政治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这些基本的政治制度。

他指出:“我们的党和人民浴血奋斗多年,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尽管这个制度还不完善,又遭受了破坏,但是无论如何,社会主义制度总比弱肉强食、损人利己的资本主义制度好得多。”(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37页。)同时,他又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并不等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做法,这些具体做法在政治制度方面就表现为具体政治制度即政治体制,而在这些具体制度(领导、组织、工作制度)上,还存在不少的弊端,需要加以革除。

觉得本文对您有用,想收藏下来!方法很简单: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