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站 > 范文大全 > 哲学范文 > 人生哲学 > 哲学范文之后殖民主义与女权主义

哲学范文之后殖民主义与女权主义

2016-07-21 09:51 来源:范文站 人气(0) 范文站fanwenzhan.comRSS订阅 

后殖民主义与女权主义之间无论在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呈现出既相联系又相冲突的十分复杂的关系。它们之间一致性是显而易见的:这两种文化理论都关注对于在统治结构中被边缘化的“他者”的研究,自觉维护他们的利益;都以颠覆性别的、文化的、种族的等级秩序为己任,并利用后结构主义来否定男权主义与殖民主义的共同基础──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

然而,只是在最近的一段时间,后殖民主义与女权主义才“磨合”得比较“近乎”,几乎结成了“同盟”(促成这种联盟的因素是双方都认识到自己的局限),而在此前相当一段时间中,这两种同样着名的批判理论之间却存在严重冲突。它们在以下问题上曾经存在严重分歧:如何评价第三世界妇女解放、如何看待帝国主义与女权主义的关系、如何认识殖民主义者利用女权主义的标准支持自己的“文明化使命”。

1、女权主义还是主义?

最重要的分歧发生在关于“第三世界妇女”的问题上。有些持女权主义立场的后殖民主义者认为:仅仅关注种族政治必然忽视妇女在帝国主义状况下的“双重殖民化”(既是种族的又是性别的)境遇。这种理论假设:第三世界的妇女是本土的与外来的夫权制帝国主义意识形态的双重牺牲品。在女权主义者看来,第三世界反殖民的民族主义同样存在严重的性别歧视,而后殖民主义理论在这方面则表现出严重的理论盲视。

而在一些后殖民批评家看来,西方女权主义津津乐道的所谓“第三世界妇女”,尤其是对于她们的“差异性”的强调,本身就带有殖民主义色彩。无论本土的妇女走到哪里,西方的女权主义者都要求她(们)展示这种所谓的“差异性”。这种对于本土女性的色彩斑斓的异国情调的迷恋,不过是满足了西方妇女的一种窥淫欲望。差异意识设立了一个隐含的文化等级:西方女权主义者拥有为“不幸的姐妹”准备解放道路的特权。

在《在西方的眼睛之下:女权主义学术与殖民话语》(Under Western eyes: feminist scholarship and colonial discourse)一文中,莫汉蒂(C· T·Mohanty)指出:“第三世界妇女”这个范畴在两层意义上是殖民主义性质的。首先,它是种族还原主义的,即把第三世界的妇女看成是铁板一块的东西,无视在第三世界妇女之间存在大量物质的与历史的差异;其次,它通过把“第三世界妇女”当作与第一世界妇女相对的“它者”,来巩固西方女权主义者的自我身份。这样,西方的女权主义者实际上生产出了一种双重殖民化的叙述,以便把第三世界妇女政治上的“不成熟”与第一世界妇女的“成熟”进行对比。把第三世界妇女再现为贫苦的、没有受过教育的、束缚在传统中的、以家庭为中心的,这正好可以反衬出西方妇女是富有的、有教养的、现代的、自我决定的,她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性与肉体。也就是说,第三世界妇女的文化“贫乏”强化着西方女权主义的拯救意识形态。

*本文在观点与材料上都极大地得益于里拉·甘地(Leela Gandhi)女士的《后殖民主义理论》一书(Postcolonial Theory,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Allen & Unwin,1998),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在很大的程度上,上述对于女权主义的帝国主义倾向的批判吸收了赛义德对于殖民话语的理解。在赛义德看来,殖民话语是一种再现被征服的他者的文化特权,无论是东方主义者还是女权主义者,都试图通过一个共同的教条来言说第三世界,这个教条坚持:他们(第三世界)不能再现自己,他们必须被再现。因此,“第三世界的妇女”可以被视作是西方知识的另一个“对象”。

觉得本文对您有用,想收藏下来!方法很简单: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