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站 > 试题大全 > 语文试题 > 高考语文试题 > 深圳市2013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9)

深圳市2013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9)

2013-04-30 17:09 来源:范文站 人气(0) 范文站fanwenzhan.comRSS订阅 

  12 分析

  概括 D、E 5 A.错在“现代人都会用功利之心来关心自然”,以偏概全。原文的表述为“现代人更多是出于功利之心来关心自然”。

  B.错在“而古代文学则相反”,无中生有。原文没有这种表述。

  C.错在“作者认为”,张冠李戴。“思想的深刻……对美的审视上”是“一些现代艺术家”的观点。

  D.正确,相关表述见倒数第五自然段。

  E.正确,相关表述见倒数第五自然段,此选项兼顾标点符号的用法和对文意的理解。

  13 分析

  概括 A 3 这是一些现代艺术家的观点。

  9.翻译(10分)

  ① (元载)善于奏事对答。肃宗嘉许(嘉奖)他,把有关国家大事都交给他来办理。

  (得分点:嘉:嘉奖;委:委托、交付;句式,介宾后置)句意要通顺,每个得分点1分。

  ② (元载)就贬低前贤,认为(天下人)的文才武略,没有谁比得上他。

  (得分点:是非:偏义于“非”、非议、贬损。翻译成中性的“评价”亦可。);以为:认为;才略:才能、谋略,句式为“宾语前置”。)句意要通顺,每个得分点1分。

  ③ 因此元伯和、元仲武等人放纵自己,为所欲为。

  (得分点:故:因此;肆:放纵,任意行事)句意要通顺,每个得分点1分。

  10.(7分)

  (1)形象:①性格温和(可结合“折则从他折去”具体分析);②善良(可结合“折则从他折去”“檐牙枝最佳,折时高折些” 具体分析);③“细心”或“细腻”(可结合“是谁来折花”“知折去,向谁家”具体分析);④“爱美”或“品味高雅”(可结合“须插向,鬓边斜”等句子具体分析)。

  (以上4个要点,答对1点得2分;答出其中两点可得满分。)

  (2)语言特点:朴素自然(或通俗化、口语化)。如“是谁来折花”“知折去,向谁家”“折时高折些”等语言,都是口语化的语句,明白晓畅,一看就懂。(答出语言特点,2分;能结合诗句分析,1分。)

  11.(6分)

  (1)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定风波》)

  (3)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每一横线1分,凡错、漏、多字的,该横线不得分。任选3题,多答则按前3题计分。)

  14.(4分)

  丑的物象、人性经审视(挖掘、解读),可以寻找到蕴藏其背后的非同寻常的(深刻的、丰富的、惊世骇俗、可无穷解读的)思想。

  评分细则:“丑”解释为“丑的物象、人性”1分;“成了”解释为“通过审视(挖掘、解读),寻找到”1分;“矿脉”解释为“非同寻常的(深刻的、丰富的、惊世骇俗、可无穷解读的)”1分;补充主语或答案语义中带有否定意味,1分。

  15.(4分)

  (1)人类进入现代之后,对自然失去崇拜之心。(或者“在现代人眼中,自然不再具有神性,只是物质,是被看的”)

  (2)越来越多的现代人生活在失去风景的空间里。(或者“越来越多的现代人缺乏自然给予的灵气与湿润,记忆里没有像样的风景,缺乏对风景的深刻感受”)

觉得本文对您有用,想收藏下来!方法很简单: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