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站 > 字典查询 > 汉字《炮》
汉字 炮

(繁/简体字:-) 拼音:páo 注音:ㄆㄠˊ

部首: 部外笔画:5 总笔画:9

五笔86:OQNN 五笔98:OQNN 仓颉:FPRU 郑码:UORY 电码:3517

笔顺编号:433435515 四角号码:97812 UNICODE:70AE

基本字义

páo   ㄆㄠˊ
  1. 烧:~炙。~烙(luò)。~制。

英汉互译

big gun cannon 

方言集汇

  • 粤语:baau1paau3
  • 客家话:[梅县腔]pau5[海陆丰腔]pau5pau2[东莞腔]pau5[沙头角腔]pau5[陆丰腔]pau3[梅县腔]pau5[台湾四县腔]pau5pau2[宝安腔]pau2
  • pau5[客语拼音字汇]pau4[客英字典]pau5
  • 潮州话:pao5(phâu)pao3(phàu)

详细解释

  • bāo

〈动〉

  1. 一种烹调方法 [quick-fry]
  2. 用锅等在旺火上急炒 [牛肉片、羊肉片等]。如:炮羊肉
  3. 中药制法之一。把药物放在高温铁锅里急炒,使其焦黄爆裂。如:炮姜
  4. 把物品放在器物上烘烤或焙 [dry by heat]。如:湿衣服搁在热炕上,一会儿就炮干了
  5. 另见 páo;pào

《康熙字典》

  • 《巳集中》《火字部》 ·炮 ·康熙筆画:9 ·部外筆画:5
  • 《唐韻》薄交切《集韻》《韻會》《正韻》蒲交切,����音庖。同炰。《說文》毛炙肉也。《廣韻》一曰裹物燒也。《詩·小雅》炮之燔之。《傳》毛曰炮。加火曰燔。《疏》此述庶人之禮,當是合毛而炮之。《禮·內則》炮取豚若將。《註》炮者,以塗燒之爲名也。《禮運》以炮以燔。《註》炮裹之也。《周禮·地官·封人》毛炮之豚。《註》爓去其毛而炮之,以備八珍。◎按註疏,合毛,去毛總曰炮。廣韻止訓合毛炙物,義猶未全。 又《周禮·春官·大祝》九祭,三曰炮祭。《註》炮祭,燔柴也。 又《周禮·秋官·壷涿氏》掌除水蟲,以炮土之鼓敺之。《註》炮土之鼓,瓦鼓也。 又與庖通。《前漢·律歷志》炮犧氏之王天下也。《師古註》炮,與庖同。 又《集韻》披敎切,音砲。灼也。《齊民要術》蒸缹法有胡炮肉。《註》炮,普敎反。 又叶蒲侯切。《詩·小雅》有兔斯首燔之炮之君子有酒酌言醻之。*考證:〔《齊民要術》蒸缹法有胡炮肉。《註》炮,著敎反。〕 謹照原文著敎反改普敎反。

词性变化

  • páo

〈动〉

  1. 通“咆”。吼叫,咆哮 [shout]
    1. 女炰烋于中国,敛怨以为德。——《诗·大雅·荡》注:“炰烋,《说文》引作咆哮。”
  2. 另见 bāo;pào

说文解字

  • 《卷十》《火部》 ·炮
  • 毛炙肉也。从火包聲。薄交切
  •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 毛炙肉也。炙肉者、貫之加於火。毛炙肉、謂肉不去毛炙之也。瓠葉傳曰。毛曰炮。加火曰燔。閟宫傳曰。毛炰豚也。周禮封人。毛炰之豚。鄭注。毛炮豚者、爓去其毛而炮之。內則注曰。炮者、以塗燒之爲名也。禮運注曰。炮、裹燒之也。按裹燒之卽內則之塗燒。鄭意詩禮言毛炮者、毛謂燎毛。炮謂裹燒。毛公則謂連毛燒之曰炮。爲許所本。六月、韓奕皆曰炰鼈。箋云。炰、以火孰之也。鼈無毛而亦曰炰。則毛與炮二事。鄭說爲長矣。炰與缹皆炮之或體也。韓奕之炰徐仙民音甫九反。大射篇注炮鼈或作缹、或作����。是知炰缹爲古今字。通俗文曰。燥煑曰缹。燥煑謂不過濡也。裹燒曰炮。燥煑亦曰炮。漢人燥煑多用缹字。缶聲包聲古音同在三部。从火。包聲。薄交切。古音在三部。

english

large gun, cannon; artillery

炮字成语

放马后炮 连珠炮 糖衣炮弹 扯旗放炮 如法炮制 炮火连天 船坚炮利 炮筒子 鸟枪换炮 马后炮 敲锣放炮 枪烟炮雨 烹龙炮凤 依法炮制 放空炮 炮凤烹龙 风雷火炮 炮龙烹凤

炮字词语

炮烙 鞭炮 大炮 打横炮 反坦克炮 丢轮扯炮 边炮 电磁炮 炮燖 船坚炮利 扯旗放炮 榴弹炮 铳炮 炮钎 炮牂 火炮 炮竹 冲天炮 打炮 加农榴弹炮

汉字查询结果由 www.fanwenzhan.com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