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站 > 优秀作文 > 作文素材 > 历史典故素材 > 什么是道教“洞天福地”?

什么是道教“洞天福地”?

2011-10-14 14:46 来源:范文站 人气(0) 范文站fanwenzhan.comRSS订阅 

什么是道教“洞天福地”?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有儒、道、释三大派,隋、唐统一中国后,三大文流派得一前所未有的发展,到宋、元、明、清还形成三教合流的格局。儒家在山林建立书院,收纳弟子,传授性理之学;道教以名山胜水为洞天福地,修建宫观楼宇,炼丹服药,得道升仙;佛教也以僻壤幽境为传教道场,在丛林建造庙宇,讲经说法,禅定成佛。它们通过思想渗透来影响人们的山水观,或通过人文景观的建设来扩大本教派的社会影响,在华夏大地上便有了各种各样的书院、道观、庙宇和形形色色的佛教名山、道教名册及风景名山。

  道教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它伴随着中国的历史走过了几千年的长河,它不但承袭了中国古老的原始宗教思想、黄老思想、道家哲学以及神仙思想,融合了谶讳、阴阳五行学说;同时,也吸收了民间的巫术、方术。道都的最高理想是得道升仙,追求一种超生死、超时空的神仙境界。神仙们居住在十洲三岛和无数洞天祸事地。十洲三岛在海上,三岛是蓬莱、方丈、瀛洲,洞天福地在陆地之内,有十大洞天、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说。按照道教的说法洞若观火天福地都有仙人或真人领治,其间大多是仙人和真人得道之所,道教徒通常要到这里结草为庐,修道成仙,后来这些地方双相继建立起修道、祭祀和举行宗教活动的道教官观。幽静的自然山水与宏伟的道教官观和谐结合,形成了今天的道教名山。

  洞天福地是道教仙境的一部分,多以名山为主景,或兼有山水。认为此中有神仙主治,乃众仙所居,道士居此修炼或登山请乞,则可得道成仙。分而言之,“洞天”意谓山中有洞室通达上天,贯通诸山。东晋《道迹经》云:“五岳及名山皆有洞室。”所列十大山洞名与十大洞天一一对应。《真诰·稽神枢》谓句曲山(茅山),“洞虚内观,内有灵府,……清虚之东窗,林屋之隔沓,……真洞仙馆也”。陶弘景注云:

  “清虚是王屋洞天名,言华阳与比,并相贯通也。”二书皆言句曲山又名为句金之坛,“以洞天内有金坛百丈,因以致名”,即以“洞天”指谓山洞。“福地”则意谓得福之地,即认为居此地可受福度世,修成地仙。《道迹经》云,句曲山(又为地肺山,七十二福地之一)“居月弗地,必度世,见太平”。多为山洞泉源,与风水观念不无关系。道书所列福地,多为地仙、真人所主宰,是次于洞天一级的仙境。

  “洞天福地”的观念大约形成于东晋以前,编集上清派仙人本业的《道迹经》《真诰》均已提到有“十大洞天”、“地中洞天三十六所”,《道迹经》还称引道书《福地志》和《孔丘福地》。战国以来盛传“三神山”说和“昆仑山”说,但三神山是海中仙境,昆仑山则远在西方。道教形成以后,随着道士入山隐居、合药、修炼和求乞成仙,群山壮丽的景色,奇峭的峰峦,幽奥的洞壑,从洞中涌出的溪流,和山中变化的万千气象,都足以引起共鸣并激发他们的幻想,加之原有的种种传说,从而逐渐形成大地名山之间有洞天福地的观念。早期道经如《抱朴子内篇》《真诰》等都讲到,欲求神仙,须登山请乞、入山居住或合药。葛洪按引仙经,其中提到华山、泰山、霍山、恒山、嵩山、少室山、长山、太白山、终南山、女儿山、地肺山、王屋山、抱犊山、安丘山、潜山、青城山、峨眉山、緌山、云台山、罗浮山、阳驾山、黄金山、鳖祖山、大小天台山、四望山、盖竹山、括苍山等二十余座,并谓:“此皆是正神在其山中,其中或有地仙之人。上皆生芝草,可以避大兵大难,不但于中以合药也,”而其中不少就被道教认为是洞天福地。

觉得本文对您有用,想收藏下来!方法很简单: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