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避秦”

【词语】避秦

【五笔】NKDW

【拼音】bì qín 

【解释】陶潜《桃花源记》:“先世避秦时乱。”后以“避秦”为避开祸乱的代称:向山中避秦。

相关搜索:  

基本释义

[ bì qín ]

1.晋陶潜《桃花源记》:“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絶境,不復出焉。”后以“避秦”指避世隐居。

2.指躲避强暴或战乱。

3.簏名。

详细释义

避秦[bìqín]

晋陶潜《桃花源记》:“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絶境,不復出焉。”后以“避秦”指避世隐居。

北周庾信《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夏阳适晋,得随会而同奔;东海避秦,与毛公而俱隐。”唐苏广文《自商山宿隐居》诗:“闻道桃园堪避秦,寻幽数日不逢人。”

指躲避强暴或战乱。

《元人小令集·梧叶儿·天台洞》:“夕有猿敲户,朝无客扣门,见几个捕鱼人,犹自向山中避秦。”清李渔《奈何天·狡脱》:“我们参禪原是虚名,避秦乃其实意。”李大钊《警告全国父老书》:“乃若安南亡于法,朝鲜并于日,其墐户无天,避秦无地之惨剧,尤为见者心酸,闻者发指。”

簏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