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站 > 范文大全 > 导游词 > 江苏导游词 > 常熟沙家浜导游词

常熟沙家浜导游词

2016-06-18 10:23 来源:范文站 人气(0) 范文站fanwenzhan.comRSS订阅 

简介

沙家浜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常熟的名镇,全镇总面积33平方公里,人口1.86万。地处江南水乡田园风光的阳澄湖畔,交通便捷,北离常熟市区10余公里,南达沪宁高速公路苏州、无锡互通40和50公里,东接常昆线至上海85公里。2003年建成的苏嘉杭高速公路在境内设有互通,205省道复线与之相接,沙家浜将成为长江三角洲高速公路网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沙家浜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1928年4月,这里就建立了地下党组织。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成为苏常太抗日游击根据地。1939年5月,叶飞率领新四军六团以“江抗”名义东进江南,在阳澄湖畔与沙家浜抗日武装胜利会师,依靠当地人民群众的支持,利用阳澄湖地区万亩芦苇荡作为天然屏障,开展艰苦卓绝的抗日武装斗争,开辟了敌后抗日游击根据地。

1939年9月,“江抗”奉命西移,在沙家浜留下了以刘飞、夏光为首的36位伤病员,以芦苇荡绿色帐蔓为掩护,依靠地方党组织和无数“阿庆嫂”、“沙奶奶”式的沙家浜人民群众,与日伪匪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曲军民鱼水情深的赞歌。以此为素材创作的沪剧《芦荡火种》,轰动申城,名闻江浙;后改编为京剧《沙家浜》,家喻户晓,百姓传唱,沙家浜由此而名闻遐迩。

近年来,沙家浜镇充分发挥革命传统教育、芦苇荡大自然生态、江南水乡田园风光以及地方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优势,以建成旅游特色乡镇为目标,统一规划,加大投入,已基本形成芦苇荡风景区、沿湖休闲度假区、历史文化游览区、集镇旅游购物区,以革命传统教育为内涵,江南水乡田园风光为主调,大自然生态游为主要内容,水乡民俗风情为补充,运动休闲度假相配套的沙家浜风景区,成为苏州市大旅游中一个重要景区。

芦苇荡风景区占地面积1000多亩,其中芦苇荡面积占50%。已建成革命传统教育区、水生植物观赏区、红石民俗文化村、芦苇水陆迷宫、农家园、美食购物区等六个功能区域和竹林幽径、阡陌苇香、柳堤闻浪、隐湖问渔、双莲水暖等一批景点。

瞻仰广场占地1.33万平方米,以“郭建光”、“阿庆嫂”等形象为主创作的大型主雕屹立于广场中央,生动地揭示了军民鱼水情深的主题。象征新四军伤病员的18根柱雕以形态各异的块面造型和强烈的肌理效果对比,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新四军伤病员泰山压顶不弯腰的革命精神。两组锻铜浮雕以细腻、生动的构图和丰满的人物形象,演绎深化鱼水情深主题。

瞻仰广场西侧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沙家浜革命革命历史纪念馆,建筑面积1860平方米,陈列了400多幅沙家浜革命斗争历史照片和60件革命文物以及200多幅常熟市双拥成果照片。同时还采用了现代化多媒体景箱、场景复原、花冈岩浮雕等多种手段布展,使展览动静结合、平面立体结合、艺术和科学,增强了教育效果。瞻仰广场东侧是绿草茵茵的活动广场,为游客提供一个户外活动或组织活动的空间。教育区是各党团组织、群众团体以及大、中、小学生进行主题活动的良好场所。

由教育区向东过牌坊,便是紧紧相连的红石民俗文化村和水生植物观赏区。牌坊上“天开波镜”的横额,以点睛之笔传神地勾勒出这两个功能区以水为主的特点。红石村集江南水乡特色建筑之大成,再现抗日战争时期江南水乡小村风貌,建筑依水而建,前是宽阔水面,渔翁垂钓,橹声咿呀,苇叶青青,一派水乡恬静;后是篱笆、荷塘、小溪,一片农家景象。村内设有中国板刻书籍展览馆、偶像馆、节俗馆、衣俗馆、喜俗馆、鱼米馆和娱俗馆,酣畅淋漓地再现了沙家浜的民俗风情。“春来茶馆”也座落其间,“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倚窗落座,边品茗边欣赏戏台上表演的京剧《沙家浜》片断和舞狮、舞龙等民俗风情表演,另有一番情趣。

与之毗邻的是水生植物观赏区,水榭、栈桥把游客引向水生植物丛中而流连忘返。碧波之上,万绿丛中,垂钓俱乐部“双莲轩”静卧其间,250米的垂钓岸线,悠然垂钓。远是芦苇,近是粉莲,怡然而品茗,潇洒而侃经,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芦苇活动区是整个景区的核心,分成水上和陆上芦苇迷宫两大区域,纵横交错的河港和茂密的芦苇,构成辽阔、狭长、幽深、曲折等多种形态的水面或陆上芦苇空间,形成一个个迷宫,为游客提供了一个追寻野趣和体验新四军辗战芦苇荡情景的场所,漫步、泛舟其间,鸟儿婉啼,凉风习习,芦香扑鼻,野趣横生。

农家园是芦苇活动区的一个亮点,水车、牛车、风车、高竖桅杆的农船和船坊尽现农家生活的乐趣;草脊瓦檐的“春来茶馆”再现出当时遍布沙家浜村落的小茶馆原形。踩水车、竹林嬉戏,尽享农家生活乐趣,与芦苇迷宫相得益彰。美食购物区位于景区出口处,方便游人购买土特产、水产品和旅游纪念品,把旅游的余兴带回温馨的家。后续景区工程建设,将进一步完善景区功能,主要建设水产观赏、农业观光和运动休闲三个功能区。水产观赏和农业观光是两个游览、科普、生态融为一体的功能区。

百果园、百花园、百菜园和百禽园镶嵌在芦苇丛中,农庄小茅屋以及隐湖桥、涵芬阁、问渔亭等景点点缀其间,使游人真切体验“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农夫田园生活。在运动休闲区。游客可支一个帐蓬,燃一堆篝火,野营烧烤,或是扑进浸润着芦苇清香的水中畅游一番,真切体验在芦苇荡大自然环抱中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感受。

芦苇荡风景区推出一系列的主题旅游活动,其中主要是:7、8月的中小学生革命传统、环保生态、农家生活、军事生活等主题夏令营;“八·一”前后的“再谱鱼水情深新诗篇”;9月的京剧、沪剧票友大联欢;10月的水乡民俗风情展示月;10月、11月的稻作渔猎文化节和菊黄蟹肥大闸蟹美食节;12月的“芦花节”。这些丰富的主题旅游活动,将给广大游客耳目一新的感觉。

沿湖休闲度假区占地300多亩,投资5亿多人民币的沙家浜度假中心是沙家浜旅游产业体系的一部分。中心规模大,拥有200多幢风格各异的别墅和线条流畅的楼群,可同时接待3000人食宿。中心标准高,主楼文化娱乐中心按四星级标准设计,配有豪华套房、湖景房和田园房。家居式别墅客房,给客人家的温馨。其余客房均达到三星或准三星标准,普通的价位,星级的享受。

中心功能齐全,建有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室外卡丁车赛车场,天然游泳场和水上运动场,保龄球、歌舞厅、桌球房、乒乓、棋牌室等运动、娱乐、休闲设施一应俱全。上海总工会、交大昂立、华山医院等投资兴建的保健体检中心,设施、规模和技术水平堪称全国一流。度假中心座落于风光旖旎的阳澄湖子湖一一昆承湖畔,被水乡田园风光所环抱,似有声声牧歌悠扬环绕。中心内垂柳婆娑,绿荫蔽日。极目西望,湖光美景,或波光鳞鳞、金蛇狂舞,一派恬静;或浊浪排空、排山倒海,一腔热情澎湃,更有远处一黛青色虞山时隐时现,令人浮想联翩。

从度假中心至芦苇荡还辟有水上游览线,两岸柳树成行,芦苇成墙,集镇新区被绿色环抱,让人赏心悦目。水上游览线中央的千年古刹崇福寺,是正在开发建设中的历史文化游览区的重要一景。该寺始建于宋嘉泰初,明正德八年重修时,立《崇福庵殿记碑》,碑文由工部员外郎钱仁夫撰写,吴门著名书法家祝允明书篆,祝书流传于世的以狂草居多,楷书罕见,此书用笔筋骨内含,古朴厚重,深具晋唐风格,当为其壮年力作。常熟素有“北有破山寺(即兴福寺),南有崇福庵(崇福寺)”美誉,崇福寺当与著名齐梁古刹兴福寺齐名。

沙家浜已成为长江三角洲高速公路网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便捷的大交通,将给沙家浜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无限商机,为实现旅游特色乡镇目标,市镇两级政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都作了较详细的规划。常熟市政府在规划中明确提出:依托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大力发展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特色旅游,重点建设沙家浜芦苇荡等旅游项目,开发特色风景带,多形式、多途径、全方位促销,大力开发客源市场,加强旅游队伍思想和业务建设,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沙家浜镇人民政府也在规划中提出:围绕建成旅游乡镇总目标,发挥沙家浜知名度优势,定位于传统教育、自然风光、生态特色,发展旅游业。景区将形成芦苇荡风景区、历史文化游览区、沿湖度假区、集镇旅游购物区等四个功能区域。

完成芦苇荡二、三期工程及后续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提高。同时增加游客参与性活动项目,发掘旅游景点,丰富区域历史文化内涵。每年举办主题突出的旅游节,积极开展旅游促销活动,利用因特网、报刊电视等载体,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横向合作联系,打响“沙家浜”品牌。积极引导企业、个人参与开发具有沙家浜特色的旅游商品,形成以阳澄湖大闸蟹为主的各类水产品和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加快实现建成著名的旅游特色乡镇目标。

景点讲解

[景区门口]

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到沙家浜,我是沙家浜芦苇荡风景区的导游。京剧《沙家浜》全国传唱,提起沙家浜,就让人想起阿庆嫂。《沙家浜》中那一段段脍炙人口的唱词,那一个个拨动人心的故事,不知道感动了多少人,那么当年在芦苇荡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今天,我就带大家一起走进风景区,走进芦苇荡去看一看吧。

[照壁]

首先,我们进入的是革命传统教育区,这个照壁是已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叶飞爷爷的题词,上面写着:沙家浜的意义在于,在沪宁铁路武进以东直到上海地区能否建立根据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发展壮大人民抗日武装力量。一九三九年五月,新四军六团以江抗名义东进,建立了以阳澄湖为中心的苏州、常熟、太仓根据地,以及澄锡虞、嘉定、青浦根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这里叫沙家浜,而其他地方不行呢?这是因为:1、这里曾是当年江抗部队活动的主要地区;2、沪剧《芦荡火种》,京剧《沙家浜》所描述的故事大部分都取材于这一地区。

[东进桥]

现在我们来到了东进桥,东进桥桥长39米。1939年5月,以叶飞为首的新四军六团就是以江抗的名义东进江南来到沙家浜地区,点燃了沙家浜抗日的烽火,为纪念这一历史,建造了东进桥;东进桥宽7.7米,意思就是不忘七七卢沟桥事变。东进桥上有36块石刻,其中34块有白云、芦苇、茶馆、小船,体现了江南水乡特殊的环境。那为什么要取36、34这两个数字呢?原来36是当年养伤的伤病员数量,34是指这36位伤病员中,有34位是闽东地区的老红军,而这支英雄的老红军队伍正好是1934年诞生的。

[沙家浜碑亭]

大家看,这是沙家浜碑亭。亭高6.6米,“沙家浜”三字是叶飞的手迹,后面的碑文主要记述了1937年芦沟桥事变到抗日战争胜利这一段斗争史实。这是一个标志性建筑,大家可以在这里摄影留念。

[瞻仰广场]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所站的地方是瞻仰广场,是革命传统教育区的核心。整个广场面积1.3万平方米。甬道两侧“芦荡火种,鱼水情深”这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大家先猜一猜,是谁的手迹呢?(我来告诉大家吧:这是集唐代书法家米芾的字组成的。)江抗在东进过程中,部队节节胜利,最后在阳澄湖畔与常熟抗日武装胜利会师,开始了抗日斗争。1939年秋天,江抗遭到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挑衅。为顾全大局,江抗奉命西移,在沙家浜地区留下了以夏光为首的36名伤病员。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芦荡火种”。这些伤病员以青纱似的芦苇作天然屏障,依靠地方党组织和无数阿庆嫂、沙奶奶式的人民群众,与日伪顽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曲军民鱼水情深的赞歌。他们从一个排发展到一个连、一个营、一个团、一个旅,1941年2月“皖南事变”后,这支部队被编入六师十八旅。

[广场群雕]

广场群雕是由主雕、柱雕、浮雕三个部分组成。我们先来看这些不规则柱雕,共有18根。它们代表了京剧《沙家浜》中的18棵青松,象征了当年的36个伤病员。现在我们看到的雕塑形状各不相同,从这些雕塑,可以想象当年的伤病员受伤的程度和部位。讲到这里也许有人会有疑惑,新四军伤病员究竟是十八位还是36位?实际上当时留在这里的新四军伤病员确实有36位,但因为考虑到舞台上站不下那么多人,就浓缩成了18位。

大家请看这座大型花岗岩雕塑,它高6.5米,重60吨,是沙家浜的标志。雕塑的正前方是郭建光和阿庆嫂。还有三位是新四军战士、民抗队员和正在撑船的沙四龙,沙四龙是沙奶奶的儿子。主题雕塑周围留有大片水区,一直向前奔腾而去。新四军军歌中有这么几句歌词:……八省健儿汇成一条抗日的铁流,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这样的设计,既增加了江南水乡的特色,也表示新四军东进把抗日的怒火汇成一条铁流,冲向日寇,最后赢得胜利。

你们看,在主雕背后的浮雕,以写实的手法表现了当年新四军战士在江南水乡战斗、生活的情景。这些雕塑是当代著名雕塑家叶毓山大师设计并创作的,他的成名作就是毛泽东纪念堂里的那座毛泽东雕像。大家继续往前走,我们将参加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

[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

大家好,下面我要为大家介绍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始建于1988年,由已故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叶飞亲笔题词,是沙家浜风景区的核心景点。纪念馆经过两次异地重建,才形成现在的规模。新馆于2006年9月16日正式竣工,占地64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4492平方米。新馆总投资为3000万元。现在我们进入纪念馆参观。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集中反映了以常熟为中心的苏南东路地区直到上海近郊的抗日斗争的历史。请各位游客到里面自行参观。

[红石村]

参观完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现在请大家随我转移到红石村参观。一路上我们可以感受到远处芦苇青青,近处岸柳成行。从这里往前走,我们可以看到大小不等的水面与芦苇交织在一起,这就是芦苇荡,芦苇荡面积约2500亩,每当夏秋之际,芦苇旺盛,是个藏身的好地方,芦苇生长的湿地,有的芦苇丛是可以走进去的,但有的芦苇丛一旦陷入,就危险了。这些只有熟悉情况的当地人才知道,我们的部队就是凭借这幅员辽阔的、适宜水乡游击战的芦苇荡,依靠地方党组织和当地人民群众的掩护支持,最终打败了敌人。

[明代牌坊]

大家看,这是典型明代风格的牌坊,正、背面均有对联和横额,正面是“积耻填膺丸泥劫寇名天下,同仇敌忾苇渚藏兵旌义乡 ”。生动地表达了抗日军民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以芦苇荡为天然屏障,抗击日寇。背面是“漫天烽火幸喜江山一孤注,扑地狼烟邑乘无遗众庶功”,再次生动地描述了沙家浜地区军民奋勇杀敌的情景,横额“光争日月”,点明了沙家浜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可与日月争辉,这两幅对联是著名书画家张大千的关门弟子曹大铁撰书的。

现在在我的左手边,这是文昌阁,又名魁星阁,沙家浜第一个共产党支部于1928年4月在文昌阁内建立,革命烈士石楚才经常以文昌阁为基地,开展革命活动,我们这里还有一个说法,天下学子,若在此朝拜,感动文昌帝君,高考即便不是状元,也会名列前茅。

在我的右手边,是土地庙,里面原本有一个复原的会议场景,如今已搬放在纪念馆内,在这次会议上,杨浩庐同志传达了“重组武装,坚持原地斗争”的指示,以36位伤病员为骨干,重建江抗部队,会议推举夏光为司令。这一天就是1939年11月6日,新江抗诞生了。

[春来茶馆]

这就是春来茶馆。当年有没有“春来茶馆”?不敢肯定当时有没有,但当时确实有东来、涵纷等茶馆。这些茶馆都是地下党的交通站、联络点。“春来茶馆”四个字是当年新江抗司令夏光爷爷于1996年重返沙家浜时题写的。电视连续剧《沙家浜》中的春来茶馆就在镇公所西面,是座临水建筑,建筑面积为509平方米,内有小茶楼、南厨房、中间有七星灶。著名演员许晴扮演的阿庆嫂就是在这里与陈道明扮演的刁德一展开了智斗。他们惟妙惟肖的表现在广大观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隐湖长廊]

有东西和南北走向两部分,全长175米,是为了让游客避暑观景,之所以定为175米,是为了纪念在这片芦苇里诞生的济南军区20集团军175团(即沙家浜团)而精心设计。青青杨柳随风起舞,四周的芦苇翠绿欲滴,旁边水生植物有鸡头米、菱角、睡莲,与水榭,栈桥,观景亭相映成趣。值得一提的是,多年不见的“鸡头米”在这里又重新出现,“鸡头米”,学名芡实,又名“珍珠米”,被誉为“水中人参”,是餐桌佳品。鸡头米为水生植物,形状大小如荷叶,平铺在水上面,叶上有刺,果实有如鸡蛋,浑身是刺,必须剥开后方可食之。新四军伤病员当年被敌人封锁粮缺药尽时,战士们就用芦根、鸡头米充饥,可谓为抗日立下了汗马功劳。鸡头米原来到处都有,现在十分稀有。游客若要见到它,很不容易。

[芦苇迷宫]

我们现在步行的小径的南面是陆上迷宫,芦苇荡里有曲径小道,也许还能看到许多珍稀物种。目前景区内树种有松科、杉科、杨科、樟科等12个科目73个品种;水生植物有8个品种;地皮植物有6个品种,藤木科植物有7个品种,花草有20多个品种,是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面积最大,植物总量最大、品种最全的一块内陆天然湿地。

[沙家浜影视城]

我们即将来到的沙家浜影视城,是近年复原的沙家浜古镇,现在被国家广电总局定为摄影基地。电视连续剧《沙家浜》,《谭震林》等20多部影视片都在这里拍摄。整个影视城占地50亩,房屋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有上世纪30年代居民32栋,如春来茶馆、刁家大院、天民药铺,小桥流水、假山回廊等。很有看头,值得一游。

[进入沙家浜古镇]

碑亭:高4米,3.5米见方,中间碑上书沙家浜三字是郭沫若的手迹。

风车:这里展示有6页风车两部,风车是利用风力进行农田灌溉的一种大型农具。上世纪50年代,沙家浜镇实行灌溉风车化,在全国都很有名,长春电影制片厂专门前来拍摄过一部纪录片。

刁宅大院:在我们右边(东面)这一排房屋是刁宅大院,有前后庭院、南院、南码头、西厢房、附房等,内有假山、荷花池、前后走廊、木制阳台。电视连续剧《沙家浜》中胡司令结婚时的场景就是在这座大院里拍摄的。

胡大宅:左面(西面)这座宅名叫胡大宅,在电视连续剧《沙家浜》中,大家知道胡司令的父亲胡大,是一个忠厚的农民,他住的房子就在这里。

镇公所:由胡大宅向北,就是镇公所,建筑面积为200平方米,紧挨镇公所的就是“瑞祥客栈”,就是我们电视剧里看到的赵镇长经营的旅馆,再向北街两旁都是一些店铺,有药铺、粮站、邮电局、银行、货运公司、灯笼店等等。

春来茶馆:电视连续剧《沙家浜》中的春来茶馆就在镇公所西面,是座临水建筑,建筑面积为509平方米,内有小茶楼、南厨房、中间有七星灶。著名演员许晴扮演的阿庆嫂就是在这里与陈道明扮演的刁德一展开了智斗。他们惟妙惟肖的表现在广大观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戏台:地处沙家浜古镇东段,内外都有看台,应该说这里是古镇最热闹的地方。

东来茶馆:位于小河西面。东来茶馆是春来茶馆的前身。据最初介绍沙家浜这段抗战史的随军记者崔左夫说:当年新四军的地下联络站名叫东来茶馆,春来茶馆是根据东来茶馆这名字而来的,这是为了纪念这一段史实而建造的。

更楼:在小河西岸最北边的那座亭子,就是更楼,即更夫值夜敲更得的地方。这座更楼高6.4米,见方4米,是沙家浜古镇的一大特色。

城墙:位于古镇北部入口处,长73米,高6.5米,宽2.6米,并保留城楼。原址在横泾与常熟城交界处,近年重建,是游人参观或登城观景的一大亮点。原城墙建于明代,由本镇富户谭照、谭晓兄弟募捐筑城,以防倭寇,故此城又名“谭半城”。

各位游客,我们的介绍就到这里了。大家可以出城门继续参观。再见!

觉得本文对您有用,想收藏下来!方法很简单: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