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站 > 范文大全 > 哲学范文 > 人生哲学 > 浅析萨特“情境剧”的哲学意蕴与文学价值

浅析萨特“情境剧”的哲学意蕴与文学价值

2016-05-28 10:25 来源:范文站 人气(0) 范文站fanwenzhan.comRSS订阅 

浅析萨特“情境剧”的哲学意蕴与文学价值

与其说萨特是一位作家,不如说他是一位哲学家。他通过自己的思考行为将“存在主义”全面定位,使之成为哲学和文学领域中都不容忽视的重要体系。他通过自己的文学创作来阐释自己的哲学学说,成为哲学与文学的最佳结合;他的哲学思想依托文学作品而得以广泛传播,而他的文学作品也凭借着哲学思想而得到升华。时值今日,如何看待萨特“情境剧”的哲学意蕴与文学价值,就成为萨特存在主义文本研究的重要课题。

何谓“情境剧”,萨特曾作过明确解释。他说“为了取代性格剧,我们创立情境剧;我们的目的在于探索一切人类经历中最共同的情境,这种情境在大部分人一生中至少发生过一次。”换言之,存在主义剧作中人物所处的情境在现实中时有发生,存在主义人物所处的境遇在抽象的层面上有其不容置疑的哲理性。同时,“情境剧”关心的是人物的“极限的情境以及处在这种情境中的人的反应”,在这种善恶荣辱、生死成败尖锐冲突的极限境遇下,剧中人物进退维谷,左右为难,但必须做出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萨特的十一部剧作大多都算作“情境剧”。本文以《恶心》为例,以窥其存在主义文本的哲学意蕴与文学价值。

一、萨特的“情境剧”是其存在主义哲学形象化的解说

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存在先于本质。他说:“人不外是由自己造成的东西,这就是存在主义的第一原理。这原理,也即是所谓的主观性”。显然,萨特的“存在”,是指“人的存在”,这种“人的存在”先于本质,是一种主观性的存在,具有自我超越存在的特性,是先于外界万事万物的本体论的“在”。

所谓“存在先于本质”,指的是人而不是物。物的本质在它被生产出来之前就已经被确定了,物是本质先于存在。而萨特所说的人则不同,他认为首先是人在,然后选择本质,存在规定着必然通过选择而成为自我。萨特曾明确指出,“所谓‘存在先于本质’是什么意义?这话的意思就是说,首先人存在、露面、出场,后来才说明自身,假如说人,存在主义者看来是不可能给予定义的话,这是因为人之初是空无所有;只在后来人变成某种东西,于是人就照自己的意志而造成他自身”。

萨特的代表作《恶心》是一部日记体裁小说,它通过人的一种生理反应-恶心把作品的主题导向存在主义的理念。它描写青年历史学家安东纳·洛根丁在一个虚构的法国城市布维尔大约一个月的生活、工作、思绪和回忆。他正在研究并准备写一位侯爵的传记。他来到布维尔这个小城,城里那些悠闲自得,心满意足的居民使他恼火;他们恪守法律、尊重上帝、循规蹈矩的行为使他憎恨。他觉得自己似乎属于另一类人,“一个生活在死气沉沉的孤寂之中的局外人”。他对周围的一切感到陌生,研究工作一无起色,只好到马路、公园、酒店去闲荡,还常去咖啡馆与老板娘厮混。久而久之他对这一切渐渐产生了厌恶:

现在我明白了,我更清楚地记得几天前我在海边打水漂时的感觉。那是一种带甜味恶心的感觉。这种感觉多么令人不愉快。那是从石块上来的。我可以肯定,这种感觉是从石块传到我手里的,是的,是这样,一定是这样。我的手上握着一种厌恶的感觉。从那时起,恶心就没离开过我,它把我逮住了。

觉得本文对您有用,想收藏下来!方法很简单: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