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站 > 字典查询 > 汉字《咽》
汉字 咽

(繁/简体字:-) 拼音:yān 注音:ㄧㄢ

部首: 部外笔画:6 总笔画:9

五笔86:KLDY 五笔98:KLDY 仓颉:RWK 郑码:JJD 电码:0754

笔顺编号:251251341 四角号码:66000 UNICODE:54BD

基本字义

yān   ㄧㄢˉ
  1. 口腔后部由肌肉和黏膜构成的管子,分三部分,上段与鼻腔相对称“鼻咽”;中段与口腔相对称“口咽”;下段在喉的后部称“喉咽”。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路(亦称“咽头”):~喉。

英汉互译

pharynx

方言集汇

  • 粤语:jin1jin3jit3
  • 客家话:[陆丰腔]jan5[梅县腔]jan1[东莞腔]jen1[客英字典]jen1jet7[台湾四县腔]jin1jen1jet7[客语拼音字汇]yan1[宝安腔]jen1(jen5)[海陆丰腔]rin1ren1ret7
  • 潮州话:ing1(ing)[揭阳]êng1(eng),iang3(iàng)[潮州]iêng3(ièng),ig4(ik)[揭阳]êg4(ek)

详细解释

  • yān

〈名〉

  1. (形声。从口,因声。本义:咽头)
  2. 同本义 [pharynx]消化和呼吸的通道,位于鼻腔、口腔的后方,喉的上方,相应地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通称咽喉
    1. 咽,嗌也。——《说文》。段注:“咽者,因也,言食因于是以上下也。”
    2. 咽,又谓之嗌,气所流通,厄要之处也。——《释名》
    3. 咽已绝。——《汉书·息夫躬传》。注:“喉咙。”
    4. 佗尝行道,见有病咽塞者。——《后汉书·华佗传》
    5. 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苏洵《六国论》
  3. 又如:咽吭(咽喉。喻指要害处);咽塞(病名。喉咙梗塞,呼吸不畅)
  4. 指颈项 [neck]
    1. 搤其咽。——《汉书·扬雄传》。注:“颈也。”
  5. 又如:咽项(指颈项);咽颈(指脖子[或颈项,头颈];头)
  6. 比喻形势险要之地 [strategic passage]
    1. 韩,天下之咽喉。——《战国策·秦策》
  7. 又如:咽颔(比喻形势险要之处)
  8. 另见 yàn;yè

《康熙字典》

  • 《丑集上》《口字部》 ·咽 ·康熙筆画:9 ·部外筆画:6
  • 《唐韻》烏前切《集韻》因連切《韻會》因蓮切《正韻》因肩切,����音燕。《說文》嗌也。《玉篇》咽喉也。《韻會》醫經云:咽者嚥水,����氣。《戰國策》頓子曰:韓,天下之咽喉。《集韻》或作胭����。 又《禮·深衣》曲袷如矩以應方。《疏》古者方領,似今擁咽。 又《集韻》縈懸切《韻會》幺懸切《正韻》縈圓切,����音淵。《集韻》本作����,引《詩》鼗鼓��������。或作咽。○按《詩·商頌》今本作淵。 又《集韻》於巾切,音駰。《詩·魯頌》鼓咽咽。《傳》咽咽,鼓節也。《集韻》或作鼝��������,亦書作鼘。《六書故》淵淵咽咽,其聲不同。淵淵狀鼓聲多而遠,咽咽聲近而����。味其聲,可以知其義。 又《廣韻》於甸切。《集韻》《韻會》《正韻》伊甸切,����音晏。《廣韻》本作嚥,吞也。《孟子》三咽然後耳有聞,目有見。 又《廣韻》烏結切《集韻》《韻會》一結切,����音噎。《廣韻》哽咽。《集韻》聲塞也。《漢·隴頭歌》隴頭流水,鳴聲幽咽。 又塞也。《新序雜事》雲霞充咽,則奪日月之明。 又《廣韻》同噎。詳噎字註。又����

词性变化

〈形〉

  1. 声音滞涩。多用于形容悲切 [hoarse]。如:咽切(悲切);咽瑥(形容声音滞涩、悲切);咽塞(形容声音悲切滞涩)
  2. 另见 yān;yàn

说文解字

  • 《卷二》《口部》 ·咽
  • 嗌也。从口因聲。烏前切
  •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 嗌也。咽者、因也。言食因於是以上下也。从口。因聲。烏前切。十二部。

english

throat; pharynx

咽字成语

狼吞虎咽 细嚼慢咽 扼襟控咽 吞言咽理 哽哽咽咽 噎噎咽咽 祝咽祝哽 呜呜咽咽 虎咽狼餐 虎咽狼吞 狼餐虎咽 马咽车阗 咽喉要地 哽咽难言 咽苦吞甘 咽苦吐甘 气咽声丝 餐风咽露 食不下咽

咽字词语

呜咽 哽咽 抽咽 细嚼慢咽 吃糠咽菜 哽哽咽咽 悲咽 呜呜咽咽 噉咽 干咽 哀咽 鼻咽癌 扼襟控咽 嗔咽 阗咽 咽嗢 鸾咽鹤唳 哽咽难鸣 呦咽 咽喉

汉字查询结果由 www.fanwenzhan.com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