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玳瑁”

【词语】玳瑁

【五笔】-

【拼音】dài mào 

【解释】脊椎动物,爬行纲,海龟科。一般长约06米,大者可达16米。头顶有两对前额鳞,上颌钩曲。背面的角质板覆瓦状排列,表面光滑,具褐色和淡黄色相间的花纹。四肢呈鳍足状。尾短小,通常不露出甲外。性强暴,以鱼、软体动物、海藻为食。产于黄海、南海、东海及热带、亚热带沿海。卵可食;角质板可制眼镜框或装饰品;甲片可入药。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相关搜索:  

基本释义

[ dài mào ]

爬行动物,外形像龟,四肢呈桨状,前肢稍长,尾短小,甲壳黄褐色,有黑斑,很光润,性暴烈,吃鱼、软体动物、海藻等,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海中。

详细释义

玳瑁[dàimào]

亦作“瑇瑁”。爬行动物,形似龟。甲壳黄褐色,有黑斑和光泽,可做装饰品。甲片可入药。

汉司马相如《子虚赋》:“其中则有神龟蛟鼉,瑇瑁鳖黿。”唐李白《去妇词》:“常嫌玳瑁孤,犹羡鸳鸯偶。”李时珍《本草纲目·介一·玳瑁》﹝集解﹞引宋范成大《虞衡志》:“玳瑁生海洋深处,状如龟黿,而壳稍长。背有甲十二片,黑白斑文,相错而成。”

指玳瑁的甲壳。亦指用其甲壳制成的装饰品。

《汉书·东方朔传》:“宫人簪瑇瑁,垂珠璣。”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诗之一:“奉君金巵之美酒,瑇瑁玉匣之雕琴。”唐施肩吾《代征妇怨》诗:“画裙多泪鸳鸯溼,云鬢慵梳玳瑁垂。”清陈维崧《菩萨蛮·赠梁陶侣》词:“谁爱紫罗囊,书籤玳瑁装。”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一:“﹝梅佐贤﹞鼻梁上架着一福玳瑁边框子的散光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