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倭寇”

【词语】倭寇

【五笔】WTPF

【拼音】wō kòu 

【解释】14-16世纪劫掠中国沿海地区的日本海盗。在日本国内混战中失败的武士,流为浪人,到海上走私、抢劫。16世纪中叶时最为猖獗,中国江、浙、闽受害最大。沿海人民奋起抗倭,明将谭纶、戚继光、俞大猷等征战多年,至16世纪60年代中才平定倭患。

相关搜索:  

基本释义

[ wō kòu ]

14—16世纪对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掠夺的日本海盗集团。14世纪起,日本武士、浪人和不法商人等,同中国豪富、地主、奸商勾结,以沿海岛屿为巢穴,武装走私,趁机抢劫。明中叶,活动更为猖獗。甚至侵扰到徽州、南京等地。1552年以后的三四年间,江浙军民被杀害的达数十万人。后戚继光等组织新军,经十多年奋战,才逐渐将其肃清。

详细释义

倭寇[wōkòu]

十四至十六世纪侵扰劫掠我国和朝鲜沿海地区的日本海盗。抗日战争期间,我国人民亦用以称日本侵略者。

明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一》:“亦使浙直诸军士因之习於海战,倭寇之来,可以截流而御之。”《明史·外国传三·日本》:“有捕倭寇数十人至京者,廷臣请正法。”郁达夫《游于山戚公祠》诗:“但使南疆猛将在,不教倭寇渡江涯。”老舍《四世同堂》第二部五十:“这仙境中的主人已换上了杀人不眨眼的倭寇;那仙姿逸态又有什么用呢?”陈毅《哭叶军长希夷》诗:“东进杀倭寇,举世惊风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