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站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开题报告 >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三篇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三篇

2016-12-18 16:58 来源:范文站 人气(0) 范文站fanwenzhan.comRSS订阅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一

论文题目:家乡茶叶贸易有限公司出口的绿色壁垒问题分析

一、 选题背景介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产品对外贸易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以年均增长率超过15%的速度增长,为我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在2001年我国加入WTO以后,发展外向型农业成为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性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的许多农产品成为农业出口中的重点产品,如蔬菜、茶叶等等。但是近年来,由于受到绿色贸易壁垒等非关税壁垒的影响,我国的农产品贸易顺差大幅度减少,出口形势也日益严峻。

茶叶是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中的主要贸易对象之一,也是最早参与世界贸易的传统商品之一。我国的茶叶出口具有相当悠久的历史,早在唐宋时期我国就与周边的各少数民族开展了“茶马贸易”类似于现代的进出口贸易。当时,茶叶在与周边民族的贸易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到了近现代,特别是清代中叶开放海禁以后,茶叶在我国的出口贸易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工业产品在出口贸易商品结构中的比重在不断的上升,而农产品比重呈下降趋势尽管如此,茶叶还是在农产品贸易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

我国每年茶叶出口量达到25万吨,贸易金额约4亿多美元,出口的对象主要是欧盟和日本。但自2000年开始,欧盟开始对进口茶叶执行更为严格的农残检测标准,农残检测种类由早期的29种增加至62种,检测项目增加到108个,2001年增加到134个,而且个别农药残留量指标比2000年以前提高200倍。据统计,2002年1——9月,我国茶叶对欧盟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为10175吨和1829万美元,分别比2001年同期下降39.16%和34.35%。由于受到欧盟颁布的农药残留限量新标准的影响,日本也对中国的茶叶进口实行限制,使我国的茶叶出口遭受双重打击。到了2003年,欧盟对进口茶叶农药残留限量的新标准则达到了193项,使我国茶叶出口欧盟市场再度受阻出口量再次下滑,据有关部门统计,2004年出口欧盟的茶叶总量为5.5万吨,而到2005年,出口量降低为3.77万吨。近年来欧盟不断实施新的、更为严格的茶叶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对我国茶叶出口欧盟产生了很大影响,已基本被阻止在欧盟大门之外。

鉴于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的新特点和我国茶叶对外贸易的新问题,有必要研究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茶叶出口的影响,探讨其影响机制并提出打破茶叶绿色贸易壁垒,妥善地解决贸易纠纷的途径,这对于促进我国茶叶的发展,推动茶叶对外贸易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提法一般为环境贸易壁垒(Environmental Barriers to Trade, ETBs)。许多国外专家对当今的绿色贸易壁垒进行深入研究,多是研究绿色贸易壁垒中的执行标准、环保法规等,并得出很多新的观点。

David Brown Lobo认为WTO建立了一整套多边贸易规则,在国际经贸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多轮谈判,WTO成员间的关税被大幅度削减,传统的配额、许可证等数量限制手段也受到约束。

Ronald W. Reagan指出尽管绿色壁垒带有很大的主观性,有的绿色壁垒也违背了WTO的规则,但总的来说,绿色壁垒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它起到了保护人类、动植物健康及环境的作用,因而是不可回避的客观现实。

Eric Matthew Storhok要考虑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制造业对环境的影响贯穿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绿色生产表现为充分利用原料和能源,进行清洁生产,实现“零排放”。它体现在生产原料、产品设计、工艺技术、生产设备和能源消耗等各个环节上。资源开发要着眼于无公害新型能源、资源的开发,并采用节能的工艺技术标准,对废弃物进行充分的回收和综合利用。绿色生产运作模式是使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并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的运作模式,实质上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现代制造业中的体现。

2、国内研究现状

在新的一轮贸易保护主义运动中,发达国家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先后出台了各种环保法规、标准、绿色标志等创新的制度安排,以期达到抑制负外部性的输入和保护国内的目的。王春燕指出乌拉圭回合后,贸易保护主义走向更为隐蔽的方式——绿色壁垒。绿色壁垒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绿色壁垒涉及的产品、产业领域越来越宽,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尽快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预警机制,推行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以及实现企业国际化经营,已成为当务之急。

安占然提出了发达国家将环境与贸易问题挂钩以后,制定并实施了大量的绿色贸易壁垒措施,我国企业的综合素质面临严峻的考验。我国有关企业应联合起来,合作建立绿色产业基地,特别应加强企业管理力度,实施绿色营销战略,提升产品的绿色竞争力。

卢新德指出随着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运动的深入,绿色浪潮迅速席卷全球,已经并继续日益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2 1世纪必将成为“绿色世纪”。绿色浪潮的兴起和发展,对我国出口贸易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国绿色产品出口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起步晚,规模小,质量差,效益低,很不适应国内外“绿色革命”发展的需要。因此 ,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进一步扩大我国绿色产品的出口。当务之急是:建立健全扩大绿色产品出口的机制;顺应时代潮流,发展绿色产业;依据国际标准,培植绿色企业;研究国际绿色认证标准发展动态,打破绿色贸易壁垒。

军峰认为绿色贸易壁垒既是世界各国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手段,同时又是一种新的贸易保护形式,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双向影响。我们一方面要运用WTO的有关规则,解决因绿色壁垒引起的贸易争端,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改善我国农业的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的质量,这既是冲破绿色贸易壁垒的需要,也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论文研究目的、意义及方法

1、研究目的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贸易的自由化趋势,在关税税率不断下降和传统非关税壁垒不断被消除和规范的情况下,绿色壁垒成为了国际农产品贸易的主要阻碍形式。北京市家乡茶业公司茶叶出口由此遭受绿色壁垒之害,也难逃绿色壁垒之困,因此研究茶叶出口如何冲破绿色壁垒意义重大。本文旨在通过结合北京市家乡茶业公司对绿色壁垒进行分析,正确认识公司的优势和劣势,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结合课堂所学对绿色壁垒提出改进对策和可行性建议。

2、研究意义

通过对该论题的研究将为北京市家乡茶业公司出口冲破绿色壁垒提供一些有操作性和具有现实意义的办法和对策。从而使北京市家乡茶业公司出口能够顺利出口到欧盟和日本等设有绿色壁垒的发达国家,帮助企业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发挥竞争优势,取得更大的利润,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对北京市家乡茶业公司和国内外有关市场的调查分析,帮助公司解决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公司发挥自身优势,拓展海外市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3、研究方法

第一,研究过程中主要运用了统计法和实证分析法,并找出解决本企业问题的方法。

第二,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在我们的企业实践中得以运用;并通过实践,使我们对理论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加深巩固。

第三,通过了解、收集的相关数据,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综合评价,分析本公司及本行业当前的出口现状。以寻找更加符合企业自身发展需求。

四、论文提纲

1.绪论

1.1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的思路

1.3.2 研究的方法

2绿色壁垒的相关理论概述

2.1 绿色壁垒的相关问题

2.1.1 绿色壁垒的含义

2.1.2绿色壁垒的背景及成因

2.1.3绿色壁垒的特点

2.1.4绿色壁垒的表现形式

2.2绿色壁垒对出口国的影响

2.2.1绿色壁垒对出口国的积极影响

2.2.2绿色壁垒对出口国的消极影响

3 家乡茶叶公司现状及出口问题分析

3.1公司组织结构与市场分布

3.1.1家乡茶叶公司概况

3.1.2家乡茶叶现处行业地位分析

3.2我国茶叶主要出口市场及出口趋势分析

3.2.1我国茶叶主要出口市场

3.2.2我国茶叶出口趋势分析

3.3家乡茶叶公司出口贸易遭遇绿色壁垒的成因分析

3.3.1茶叶存在质量与安全问题

3.3.2已有销售市场分布狭窄

3.3.3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

4. 家乡茶叶公司出口突破绿色壁垒的对策

4.1树立绿色品牌,树立绿色形象

4.1.1开发绿色产品

4.1.2铸造绿色品牌

4.1.3执行绿色质量标准

4.1.4制定绿色价格

4.1.5开展绿色营销

4.2开发新的茶叶出口市场

4.2.1拓宽出口地市场范围

4.2.2加大对市场的拓展力度

4.3调整茶叶出口结构

4.3.1转变传统产销观念,适应市场新要求

4.3.2建立和完善公司绿色贸易壁垒预警机制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五、所做实质性工作

(1)通过在实习公司进行的五周生产实习,六周毕业实习,收集了相关资料;

(2)通过查阅读大量献收集了资料;

(3)通过查阅相关书籍收集了资料;

(4)利用互联网搜寻了相关资料和信息;

(5)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明确了方向。

六、撰写进程

时间 计划进度

3.15——3.22 撰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3.23——3.31 撰写论文绪论部分

4.01——4.11 撰写论文第一二部分

4.12——4.27 撰写论文第三部分

4.28——5.13 撰写论文第四五部分

5.14——5.20 进一步完善和充实毕业论文内容

5.21——5.25 第一稿论文修改

6.26——6.02 第二稿论文修改

6.03——6.07 第三稿论文修改

6.08——6.09 论文定稿

6.09——6.12 装订毕业论文

6.13 准备论文答辩

七、参考文献

[1] 何小萍。 浅议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五大特点,对外经贸实务,2004,05

[2] 魏秀敏。 中国现行贸易保护政策及问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02

[3] 孙跃丽。农垦企业如何应对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J],中国农垦经济,2005,08.

[4] 郭琰。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J],改革与理论,2006,10.

[5] 许红兵。 国际贸易壁垒新趋势和我国的对策[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2004,08

[6] 吴克烈。 关于绿色壁垒的战略思考,国际贸易问题,2002,05

[7] 陈春燕。浅谈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问题[J],当代经济研究,2006,04

[8] 朱京安。对绿色壁垒的理性分析及发展走向初探,国际贸易问题,2005,01

[9] 王亚星。 入世后应深入研究国际贸易壁垒,对外经贸实务,2003,11

[10] 鲁成银。 WTO对中国茶业发展的影响[J],中国茶叶,2002,05

[11] 方英。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及我国的对策,商业研究,2006,07

[12] 王虹。 21世纪初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商业研究,2007,10

[13] 夏友富。 JBJ屏障——技术性贸易壁垒发展趋势及其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国际贸易,2002,10

[14] 冯德连。 降低贸易壁垒的必要性和谨慎性,经济问题,2004,03

[15] 李冠瑶。 绿色壁垒及我国的对策研究,中国优秀博硕论文网,2006,11

[16] 杨仕辉。 欧盟对华反倾销与我国对策研究,农业快讯,2007,01

[17] 薛淑云。 直面“绿色壁垒”,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03

[18] 赵平。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

[19] 胡乃武。 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3,02

[20] 钱宗起。我国茶叶出口贸易发展的问题和对策,国际商务研究,2004,03

[21] Anderson,K.and R.Blackhurst(eds), The Greening of WorldTrade Issues,Harvester Whestsheaf,2000.

[22] Pearce,P.W.Worford,J.J.,World Without end:Economics,Enu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Oxford University Press,USA,2002.

[23] Hall,R. and C. Jones,“Why do some countries produce so much more

output per worker than others,”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14,1,83-116. 1999.

国际贸易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二

一、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以及现状分析

自2001 年底中国加入WTO 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量在其后连续几年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贸易顺差保持着更快的增长幅度,直到2008首次出现贸易逆差。服务贸易方面,尽管也在高速增加,但总体保持逆差状态。国内外专家学者一般将研究重点放在国际贸易整体研究,极少对服务贸易的进出口弹性进行分析。

近二十年来,基于Goldstein 和Khan(1985)提出的不完全替代理论的对外贸易研究较多,比如,厉以宁(1991) 以中国1970-1983 年的数据得到进出口汇率弹性不足,分别只为0.6871 和0.0506。朱真丽得到的出口需求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分别为2.03和1.72,进口需求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分别为0.68和0.21,认为国民收入因素对于贸易收支的影响是显著的。殷德生(2004)运用单位根和协整检验的方法建立中国的贸易收支方程、进出口需求方程,使用VAR 模型对中国贸易收支进行分解的结果发现,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贸易收支影响很小。曹永福(2005)考虑到了进出口之间的影响,认为价格变动和汇率变动存在着不一致性,从而分别考虑贸易的价格弹性和汇率弹性。许统生、涂远芬(2006)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及其相关检验估计了中国1994-2005 年贸易弹性,研究结果表明,进出口贸易需求关于汇率都是缺乏弹性的,且出口需求关于国外收入和世界价格。

但随着金融运输等服务领域的发展,服务贸易额迅猛增加,比如2010年中国运输贸易出口增长45%,故服务贸易对贸易整体的影响日渐明显,不容忽略。这两年,少数学者涉足服务贸易的弹性研究。如,高翠萍,张坚(2011) 对我国1997-2009 年的服务出口进行估计,实证结果表明:服务出口产品需求汇率弹性为负,且绝对值(除通讯服务外)均大于3;而需求收入弹性正负不一,绝对值多数小于1。较低的收入弹性说明我国服务出口产品需求不易受外部经济影响,较高汇率弹性说明短期利用汇率、价格变化来调控服务出口可收到一定效果。但没有学者以对比服务贸易进出口弹性作为研究的主体,所以关于服务贸易总体的逆差和每个领域的情况分析的研究较少。

国外方面,Jaime Marquez(2005)对1987 to 2001美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数据与收入和价格做了相关研究。他用了三种手段多种分析方法证明了美国服务贸易出口的收入效应远远高于服务贸易进口的收入效应。从而揭示了服务贸易中这种与货物贸易弹性的相反对称关系的存在以及这对美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本论文想结合国内外最新的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服务贸易的进出口弹性进行测量及分析,最后用来解释服务贸易整体和每个细分领域的一些现状及问题。

二、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标与内容:

中国的服务贸易的收入弹性和汇率弹性是否与贸易总额(货物与服务)的趋势一致。进口的服务贸易的收入弹性和汇率弹性与出口服务贸易的收入弹性和汇率弹性之间是否有稳定的大小关系。可否验证出一个结论:因为服务贸易进口的收入效应远远高于服务贸易出口的收入效应,所以中国服务贸易存在逆差。

以及服务贸易中各个类别的行业自身的收入弹性、国内价格弹性、世界价格弹性、汇率弹性,并对每个行业的弹性数据与现实顺逆差等情况结合分析。

以及在近些年金融危机等背景下,服务贸易的弹性是否有明显变化等相关分析。

(二)拟解决关键问题与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利用中国与其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的面板数据,基于Goldtein & Khan 模型定义净出口需求函数。采用计量经济学中的VAR模型和相关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等回归分析方法从弹性角度研究实际汇率、国内外实际收入等因素变动对服务进出口产品需求变动的影响,得到中国服务贸易净出口的收入弹性、国内价格弹性、世界价格弹性、汇率弹性。

(三)技术路线

收集文献资料→资料整理→比较文献间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不同→选取合适的计量方法及相应的数据来源→整理数据→建立模型→分析结论→撰写论文

(四)方案可行性、创新性

方法与模型上,可以参考国内外学者的计量经济学回归方程与算法。数据来源于IMF和WTO年度贸易报告和相关的历史数据库。创新方面在于,基于近期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贸易弹性的研究较少,加之中国服务贸易存在起步晚发展迅猛的特点,但国内没有学者专门对服务贸易的进出口弹性做比照分析。

三、预期达到的目标

得出我服务进出口贸易的弹性后,比较得出的各类弹性大小,确定是否可以解释不同类别服务贸易中顺差逆差的存在。分析服务贸易中各个类别的行业自身的收入弹性、国内价格弹性、世界价格弹性、汇率弹性,简要比较服务贸易结构与他国的差别,给出一定的预测分析。研究特定时间段的经济背景(金融危机)下,弹性是否有明显变化。

四、论文工作计划

本课题的研究期限为5个月左右,20XX年1月开题,20XX年6月结题。

主要分为:

20XX.01——20XX.03 文献资料收集

20XX.03——20XX.04 进行访谈、材料整理

20XX.04——20XX.05 论文初稿与征求意见

20XX.05——20XX.06 论文修改、定稿与准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

[1]乔晶。基于面板数据的中国贸易弹性估计[J]经济与管理,2010(9)

[2]海闻,沈琪.2006中国进出口弹性实证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1)

[3]曹永福。我国贸易弹性的模型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5(10)

[4]许统生,涂远芬。中国贸易弹性的估计及其政策启示[J]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2006,(12)

[5]殷得生。中国贸易收支的汇率弹性与收入弹性[J] 世界经济研究2004 ,(11)

[6]朱真丽,宁妮。中国贸易收支弹性分析 [J] 世界经济2002 (11)

[7]戴祖祥。我国贸易收支的弹性分析: 1981~ 1996[ J] 经济研究,1997 ,(7)

[8]厉以宁。中国对外经济与国际收支研究[M] 国际文化出版社, 1991

[9]高翠萍,张坚。我国服务出口产品需求弹性分析[J]国际商务2011,(8)

[10]Jaime Marquez.Estimating elasticities for U.S. trade in services[J]Federal Reserve Board,2006

国际经济与贸易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三

论文(设计)题目:信用证软条款的识别与风险防范

一、论文(设计)选题的依据(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该选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主要参考文献等)

(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信用证(Letter of Credit),是指开证银行应申请人的要求并按其指示向第三方开立的载有一定金额的、在一定期限内凭符合规定的单据付款的书面保证文件。国际商会修订UCP500,以及后来修改后的UCP600,体现出国际商会对保护国际交易者利益所做的努力。毫无疑问,信用证曾极大地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由于银行信用的优越性,信用证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地处不同国家的买卖双方之间互不信任的矛盾,使双方在信用证结算贷款的过程中获得了银行资金融通的便利,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出口方的收汇风险。但从近年来的实际情况看来信用“软条款”的存在给出口方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甚至给出口方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这也是由其特点决定的弊端,如信用证欺诈、信用证诈骗,软条款问题等得不到根本解决。不同于信用证欺诈问题得到国内外学者和实务操作者的关注,信用证软条款常受轻视。由于软条款所引发的贸易纠纷遍布全球,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信用证使用率在全球范围内普遍下降,尤其在欧美地区较为显著,信用证结算方式的国际地位堪忧。

因此,深入研讨和研究软条款问题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全面认识信用证软条款经常存在的表现形式、信用证软条款的危害性、应对软条款的防范措施等。对信用证软条款有了正确和统一的认识,有助于出口外贸企业全面了解信用证软条款,提高识别能力,做好应对软条款信用证支付的措施,进而减少信用证软条款对跨境收汇安全的冲击,营造良好的国际贸易竞争环境。从受益人的角度来说,信用证软条款造成受益人的正当利益的损害,破坏了信用证管理制度,削弱了银行信用的作用,扰乱了正常的经济贸易秩序。因此,有必要建立和完善信用证欺诈的防范机制与救济机制。无论是受益人和议付行主动防范,还是司法机关进行救济,都必须先明确信用证软条款的内涵和表现形式,然后才能总结对应不同形式的软条款如何识别的问题,以及不同角色对其的防范和救济措施。

(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对于国际信用证使用情况的研究,学者郭建军在2005年有所分析总结,欧美发达地区的信用证使用比率,从20世纪70年代的85%下降到不足20%(数据来源于英国SITPRO‘s Letter of Credit Report,11 April 2003);在发展中国家当中,信用证仍是主要支付手段,但其使用比率确实也在下降当中。对于信用证的未来运用方面,姚新超教授从不同类型的信用证出发分析,将即期、远期、备用信用证的发展方向明确了道路。其中笔者颇为推崇的是电子商务在信用证支付中的应用,将促进支付成本的节约以及便捷化,交易安全保障体系也可以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国内对信用证软条款的研究方向十分广泛,包括国际商会对信用证软条款的态度问题、法律性质、主客观成因、具体表现形式、解决途径探讨等等。理论思想比较成熟的学者有徐冬根、谢尚宏、黄芝伟、朱敏、任金秀等人。他们研究的侧重或有不同或有重叠,观点也有百家争鸣之象。

曹建明(2000)认为信用证主要分为可撤销和不可撤销两大类。在实践中产生了第三类UCP所无法调整的信用证,即软条款信用证(Soft Clause Letter of Credit)。所谓软条款信用证是指不可撤销信用证,但是开证行可以随时自行免责的信用证。软条款信用证违反了UCP500所规定的银行在信用证业务中仅处理单据的原则,将信用证的生效以及银行的付款责任与单据所涉及的货物、服务、或其他行为相联系,致使信用证受益人失去银行有条件(即单证相符、单单相符)绝对付款的保障。[2]

陈跃雪(2002)认为“软条款是指在不可撤销信用证中规定导致履约和结汇存在风险隐患的条款。其最基本的特征是,结算的主动权完全被开证申请人及开证行控制,受益人无法自主掌握,不易执行或执行后存在很大的收汇风险,处于不利和被动的地位。

徐冬根(2004)对信用证软条款的定义是:所谓信用证软条款(soft clause),是指不可撤销信用证中规定有信用证附条件生效的条款, 或者规定要求信用证受益人提交某些难以取得的单证,使受益人处于不利和被动地位,导致受益人履约和结汇存在风险隐患的条款。[3]

国内也有部分学者对信用证软条款的定义采取了分类归纳的方法如,陈艳(2007)认为对信用证软条款可分为:(一)是指不可撤销信用证中规定有信用证附条件生效的条款;(二)中规定申请人或开证行可以单方面解除付款约束的不可撤销信用证;(三)指开征行可随时单方面解除其保证付款责任的信用证;(四)开证申请人在证内开列一些灵活的、不明朗和不确定的,甚至受益人无法履行的条款。而徐冬根对于信用证软条款则采取了完全不同的分类方法,即出于诈骗目的信用证软条款,买方完全掌握信用证主动权的软条款以及开证申请人为控制货物质量开立的软条款。[4]

杨艳(2008)总结出信用证软条款具有以下的特点:(一)形式上千变万化,没有固定模式;(二)均表现为“加列条款”:首先,除提供贸易合同规定的单据外,还须提供信用证加列条款的结汇单据;其次,加列一些结汇单据要求,而这些单据是受益人根本无法获得的。(三)设置软条款的主体是开证行或开证申请人;(四)法律后果是受益人结汇困难。

宋洁(2010)认为所谓信用证软条款(Soft Clause),是指开证申请人在开立信用证时,在没有事先征得受益人同意的前提下,故意制造一些隐蔽性的条款,这些条款受益人不易办到或即使办到也会被开证行借故拒付,赋予了开证申请人或开证行单方面的主动权,从而使信用证开证行的第一性付款责任随时会因开证申请人或开证行单方面的行为而解除,已达到不付货款或少付货款的目的,因此被称为“软条款”。[5]

杨加琤(2010)认为信用证软条款是指不可撤销信用证规定了信用证附条款生效的条款,或规定要求受益人提交某些难以取得的单证,使得受益人处于不利和被动的地位,导致受益人履约和结汇存在风险隐患的条款。软条款的表现形式:(一)在单据的获得上设置障碍;(二)在付款上设置障碍;(三)在信用证生效环节上设置障碍。

国外研究信用证软条款,主要针对其问题产生的原因,特别是内在原因。信用证的两大基石“独立性原则”和“严格相符原则”推动了信用证业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但也为软条款的产生提供了漏洞。Gerald T(2004)通过案例指出,银行并不会对单据的完整性、准确性、真实性进行审查。对于“严格相符原则”,Kozolckyk教授则指出银行家在审核相符交单时仅以单据为基础,而不依据基础合同,对于信用证上附加的一般或特殊条款不予以考虑。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信用证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特别是对于信用证支付的风险也已经有了丰硕的成果。首先是关于信用证软条款的定义,虽然UCP600及国际商会都没有对信用证软条款做出明确的规定,国外从事贸易实务者和学者一般将其表述为:Clauses in the documentary credit which make it impossible for the beneficiary(seller)to meet the conditions of the documentary credit on his own and independently of the purchaser.即在信用证中规定的使受益人(卖方)难以脱离于买方独自实现信用证利益的条款。[1]

从理论上看,当前国内外学者对于信用证的研究局限于支付风险上或集中于单据的不符点上,对于信用证软条款的研究还相当有限。世界范围内对于信用证软条款问题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成文法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在实务中对软条款的认识和处理不尽相同,加之信用证业务自身的复杂性和游离于基础合同的独立抽象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风险防范和金融监管的难度。

而从实践上来看,目前国内外学者也未有对加强对信用证软条款的研究,对于信用证的软条款的防范以及受害者的维权方面,也未有学者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防范建议能为完善我国信用证制度立法提供相关参考和建议,无法为外贸公司及银行提供有益的借鉴。

综上所述,到目前为止,世界范围内对于信用证软条款问题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成文法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在实务中对软条款的认识和处理不尽相同,加之信用证业务自身的复杂性和游离于基础合同的独立抽象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风险防范和金融监管的难度。在信用证软条款的防范与救济方面,至今也未有学者提出很成文的提案来建立和完善信用证欺诈的防范机制与救济机制。在如今国际贸易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世界范围内对于信用证软条款问题却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成文法规定。无论是受益人和议付行主动防范,还是司法机关进行救济,以及不同角色对其的防范和救济措施,在这三方面的研究都很少。要挽救信用证在国际支付中的主体地位,就必须解决其几大相关问题。信用证欺诈领域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并且司法和实务上的实践很多国家已经开始尝试。但关于信用证软条款问题未得到最广泛的关注,其研究未有具最广泛说服力的成果。

(三)主要参考文献

[1]宋丽丽。信用证软条款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大连海事大学国际法学系,2008.

[2] 曹建明,陈治东。国际经济法专论[M]。法律出版社,2000.08.。

[3] 徐冬根。信用证法律与实务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 陈 艳。信用证软条款及其司法救济研究[D]。上海:华东政法学院法律系,2007.

[5]宋 洁。对外贸易中信用证软条款的表征及其风险防范[J]。商业时代.2010-10.

[6]付 宸。信用证软条款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国际法学系,2009.

[7]吕嗣铭。国际商事交易中信用证软条款法律问题研究[D]。上海:复且大学经济学系,2004.

[8]梁 琦。国际结算[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9]吴佰福。国际货物贸易实务[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10]屈海群、李红英。透析信用证软条款。[N]桂林航天工业岛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

[11]顾 民。信用证特别条款与UCP500实务[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12]唐斌、杨荣、唐贵才。信用证软条款的7 种表现[J]对外经贸实务.2010.

[13] 冷柏军。国际贸易实务[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14]陈国武.Understanding UCP600一解读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2007年修订本)第600号出版物》[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04

[15]John Shijian Mo.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Law[M].China Law Press.2004.

[16] The Uniform Customs and Practice for Documentary Credits. ICC Publication N.600

[17] Gerald T McLaughlin, Remembering the: Bay of Pigs: Using Letters of Credit to Facilitate the Resolution of International Disputes, 2004

[18] Kozolckyk, the Emerging Law of Stand by Letter of Credit and Bank Guarantees

[19] 刘德标主编。《国际结算规则》。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年

[20] 顾民。《进出口贸易操作实务》。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9年

[21] 陈岩;刘玲。《UCP600与信用证精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22] 徐坤。信用证软条款及支付方式变化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23] 李蕾。贸易结算中信用证软条款问题及对策:硕士学位论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24]刘子衍.UCP下信用证软条款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011

[25] 杨晓辉。信用证软条款法律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26] 姚新超。信用证付款方式的局限性及其未来的运用。对外经贸实务,2003

[27] 徐冬根。信用证软条款问题研究。政治与法律,2004,1

[28] 柳仕超。信用证软条款识别及应对的案例分析.2010年08期

[29] 邓妩。信用证软条款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商品与质量,2011年S2期

[30] 赵静。信用证软条款问题探讨。商业时代,2011年09期

[31] 于晓云。信用证软条款风险剖析。江苏商论,2010年07期

二、论文(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信用证软条款的概念性质、产生的主客观原因;软条款的几种主要表现形式以及识别方法;规避软条款风险的措施以及事后的救济问题。本文在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根据信用证自身独立抽象性的原理,并结合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信用证软条款做出研究并对其防范提出了相关建议,全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首先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并对国内外信用证软条款的相关研究做了一个简要的说明;最后介绍了本文主要内容及文章结构。第二部分对信用证软条款的研究动态做出了简要的分析;第三部分对信用证软条款做出概述;第四部分着重介绍并分析信用证软条款产生的原因以及信用证软条款识别;第五部分介绍信用证软条款的防范措施,提出信用证软条款的救济方法并对完善信用证提出了一些建议。

(二)论文研究的预期目标

从理论上看,当前国内外学者对于信用证的研究局限于支付风险上或集中于单据的不符点上,对于信用证软条款的研究还相当有限。本文研究信用证软条款的法律性质、表现形式、危害性以及减少和防范软条款风险的法律对策,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对信用证风险的理论研究成果。而从实践上来看对加强对信用证软条款的研究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防范建议,这些实践能为完善我国信用证制度立法提供相关参考和建议,并为外贸公司及银行提供有益的借鉴,最终对于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论文(设计)的主要研究方案(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准备工作情况及主要措施)

(一)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本文将主要运用概括归纳的分析法。先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以及相关的书籍,熟悉国内学者们对信用证软条款的观点和看法,较全面的理解来分析其带来的问题,然后从不同学者的论点中作透彻的分析,以期从更全面和理性的角度分析其性质和成因,最后通过结合文献资料的阐述,给出应对信用证软条款的风险防范建议,并举一代表性案例予以说明。

(二)准备工作情况

首先,通过阅读大量媒体资讯、文献资料以及相关的书籍来初步筛选研究的题目以及研究方向,和导师一起探讨,进入论文初步研究阶段。其次,了解本论题的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形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进行开题答辩,再根据论文指导老师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搜索资料研读文本。再者,形成提纲,完成初稿,反复修改,进行论文预答辩。最后根据预答辩中的问题记录,再反复修改论文,形成定稿

(三)主要措施

通过文献分析法、文本细读法、比较法、综合分析法等进行研究

四、论文(设计)研究工作进展安排

第一阶段:先通过阅读大量媒体资讯、文献资料以及相关的书籍来初步筛选研究的题目以及研究方向,和导师一起探讨,进入论文初步研究阶段

第二阶段:撰写开题报告,开题答辩

第三阶段:形成写作提纲并撰写初稿

第四阶段:根据论文指导老师的意见进行修改

第五阶段:进行预答辩

第六阶段:根据论文指导老师的意见再次修改、定稿、答辩,并按规定格式打印装订装袋

觉得本文对您有用,想收藏下来!方法很简单: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