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站 > 范文大全 > 哲学范文 > 人生哲学 > 前期儒家与自律精神的确立(8)

前期儒家与自律精神的确立(8)

2016-09-22 10:01 来源:范文站 人气(0) 范文站fanwenzhan.comRSS订阅 

二、汉儒阶段(两汉)

由孔子创立的儒家显学经由思孟学派的发展、荀子的集成光大而至汉代,便进入所谓汉儒阶段。在这一阶段,以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为代表的官方儒家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支持下,否定“子学”,开创“经学”,并将宗教神学和原儒儒学合为一体,致力于从儒学到儒教的历史性转变,使儒家文化最终成为封建社会占据主导地位的正统文化。而起源于原始宗教、滥觞于原儒文化中的自律精神,自此亦成为封建社会中长期具有支配性地位的主体精神和文化精神。

儒家文化之所以在汉代发生由“学”而至“教”的转变,一方面相因于原儒文化自身的宗教渊源和神学底蕴;另一方面,亦相关于封建集权的需要和思想主潮的变化。关于前者,笔者在上节已经涉及,这里主要谈谈后一方面的问题。

如前所述,先秦时期政治、思想、文化发展的总体趋势,可以概括为“非中心化”或曰“边缘化”。但是,以秦汉之际为始,中国政治、思想、文化发展开始了一轮新的“中心化”过程。其标志之一是封建集权统治的确立,宗教神学的中兴和儒家学说的定于一尊。

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封建化的过程及其分期,史学界一直尚存在争论。但是,自秦兼并六国,中国始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主义国家,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汉承秦制”,秦汉在制度上先后承袭、小异大同,也为古今史家所公认。例如,《史记》、《汉书》凡论及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必首标汉袭秦制”。因此,说华夏文明至秦汉方完成从奴隶制到封建制、从宗子维城到中央集权的社会转型,应该是可以确立的。

与政治上封建化和集权化的转折相一致,秦汉之际的宗教亦发生了一统化的需求。事实上,从战国末叶开始,连年的兼并战争,导致各国政治、社会、文化和精神危机的加剧,因此谶纬禁忌之风日盛,迷信宗教的氛围日渐浓厚。然而,自殷周以来所形成的“古代世界的‘天’已经被破坏了,古代世界的‘先王’已经被清算了,各国独立的民族宗教已经被否定了”;故以驺衍为代表的阴阳五行家便逐渐占居重要的地位。“驺衍的神秘主义不仅要代替失去了的哲学,而且要代替失去了的宗教,而为新王朝的统治阶级服务”(p86) 。但是,由于驺衍力图在“五行说”和“天道观”之间寻求某种折衷和调和,所以,驺衍的“天”始终纠缠隐匿于五行之理,显得神秘朦胧暧昧,未能完成与中央****主义的政治文化需求相一致的、以至上一统的“天”为核心的宗教观的创造。于是,基于社会、政治和文化转型的需要,以一个统一的宗教来补充和支持一个统一的帝国,从理论上系统证明神权和皇权的联系,便成为汉初官方意识形态的迫切需求和首要任务。董仲舒执行了这样的任务:“他给新宗教以系统的理论说明,把阴阳五行说提到神学的体系上来,把‘天’提到有意志的至上神的地位上来,把儒家伦常的父权(它作为封建秩序的表征)和宗教的神权以及统治者的皇权三位一体化。”(p89) 在神学和儒学的结合中,开始了从儒学到儒教的历史性转变。

觉得本文对您有用,想收藏下来!方法很简单: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