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站 > 范文大全 > 哲学范文 > 人生哲学 > 西方本体论与认识论的自然审美观(2)

西方本体论与认识论的自然审美观(2)

2016-09-30 10:08 来源:范文站 人气(0) 范文站fanwenzhan.comRSS订阅 

他认为自然美就是美的形式,这一美的形式就是“秩序、匀称和确定性”。可见,亚里士多德深受毕达哥拉斯学派“数”与“形式”思想的影响。

到了中世纪,基督教统治天下并在相当漫长的一段时间里控制着人类思想,“自然”便也有了宗教的影子。为了向人民灌输神灵的创作和象征是物质世界的美的意识,人类的制作品和创作品的价值也被不断贬低。奥古斯丁是基督教神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认为自然是上帝的产物,人是由上帝创造并由自然供养的,神权凌驾于人权和自然力之上。托马斯·阿奎那在奥古斯丁的思想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塔塔科维奇在《中世纪美学》中说:“阿奎那所指的不仅是一种表象艺术,而且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艺术;即所模仿的不是自然的表象,而是模仿自然的活动方式。”

阿奎那认为艺术所模仿的既包括自然活动的方式也包括现象的自然,艺术懒于自然,艺术与自然的活动相比是有欠缺的。在基督教的影响下,自然变成了邪恶的化身,与安全的社会形成对比,即便是但丁的诗,所描述的森林也是阴暗死寂、毫无生气,坏人和野兽的出没地。直到中世纪末,自然的气息才逐渐出现。

二、西方认识论的自然审美观

经历充满神学色彩的中世纪后,美学领域迎来了人类思想的一次大解放--文艺复兴。这个时期的“地理大发现”以及哥白尼的“日心说”动摇了宗教神学的自然观,使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开始发生转变。文艺复兴把人从神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大力倡导古希腊的思想传统。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他提出自然本身就是艺术最根本的源泉。他说:“谁也不该抄袭他人的风格,否则他在艺术上只配当自然的徒孙,不配做自然的儿子,自然事物无穷无尽,我们应当依靠自然,而不应该抄袭那些也是向自然学习的画家。”他既强调艺术家要忠实于自然,生动传神地再现自然,进而又强调艺术的创造性。于是,眼前单纯的物象通过画家的主观意识与审美的融合,在脑海中展现的便是“第二自然”,如同郑板桥所说“眼中之竹”向“胸中之竹”的飞跃。

他要求艺术家在田野中欣赏自然风光的时候,要用心去看各种事物,当独自一人静处的时候要思考所见的并运用想象力体会自然的美妙。达·芬奇重视心灵的作用,他倡导的“第二自然”似乎与中国唐代张 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有异曲同工之妙。从“造化”(自然)化为艺术,必须经过主体的“心源”之媒介,没有无主体的客体,能够在艺术中反映出来的“造化”,必须是经过主体“心源”观照过的。以真实的对象为基础,融合人内心的主观情感,艺术的创造变得丰富而有意义,这与客观而有理性的科学观察、研究是不同的。可见,创作中对自然的模仿并不只是外形上以假乱真的相似,而是用心灵之镜来撷取自然的美,使镜中所现成为“第二自然”。文艺复兴的理论中少了很多形而上学的“理念”的影子,也少了基督教神秘美学的影子,展现出生动的、感性的、灵动的现实世界。

觉得本文对您有用,想收藏下来!方法很简单: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