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作文指导(3)

2013-08-07 17:54 来源:范文站 人气(0) 范文站fanwenzhan.comRSS订阅 

  第二篇

  三峡的湖河之变

  李 丹

  在长江中上游,古老的三峡将经历一次巨大的转折,伟大的三峡工程结束后,三峡将由一条河变为一个巨大的人工湖,三峡的湖河之变,是美还是伤?

  河是动态的,湖是静态的,河是有方向性的,而湖则无所谓方向。

  唯有面对着滔滔之江水,孔子才会发出“逝者如斯,不舍昼夜”的慨叹,河的动态催发了人类对时间的意识与生命的危机感,而湖泊却没有这种力量。

  河流是年轻的,有创造性的,它搬运着时间的礼物,承载着人类的梦想,它侵蚀着峡谷,塑造了地貌,勾勒着山川,冲积了平原和三角洲。然而湖泊却象征着衰老。它任泥沙淤积,终有一天将被移为平地。

  如果说黄河催生了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意识,那么长江则创造了我们的文化和审美意识。仅仅是“唐诗三百首”中,直接描写长江的就占相当大的比例。三峡是上帝的考卷,古往今来,无数的诗人完美地交上了这份考卷。屈原、宋玉、李白、杜甫等大诗人都用文字记录了这三峡之美,曾经我们感受“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快感,而现在,唯留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种种遗憾。

  三峡的湖河之变,带来了生态之伤,风景之伤。当然,在我们叹惜这无限的伤的时候,也须感谢三峡工程带给我们的美,三峡大坝的建成,将为我国人民造福。其巨大的经济效益,将加快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三峡是镶嵌在长江这条银弦上的美钻。滚滚江水归于东海,历史的琴弦还在拨动。山谷与河流,合则双美,离则两伤。当我们重新审视三峡的湖河之变,会发现,湖河之变,亦伤亦美。

  当我们面对着这高峡平湖,又不由感慨万千: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古巴比伦是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的女儿,中华民族也是由长江、黄河哺育的子孙。我们应铭记催发我们民族意识的河流,在河的两岸,中华儿女也将用千年孕育的文化不断传承发扬。

  第三篇

  关注都市边缘人

  季繁菲

  他们行走于都市边缘,明明是大都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却偏偏最常被人们忽视。

  报纸上对他们的称呼是“进城务工人员”;一般人称他们为民工;也有些自视高人一等的“城里人”称他们为“乡下土包子”。

  他们背井离乡来城里谋一份“城里人”不屑去做的工作:做早点,盖楼,帮人带孩子 ……

  我们生活的哪一天离得开他们的服务?可人们对他们的态度呢?搭乘公交车时,如果有民工上车,所有人的反应都是捂好自己的钱包;嘲笑人时说:“你怎么跟民工似的?”甚至拒绝进入有民工出现的饭馆……总之,认定了这群人低人一等,活该受轻视。

  追根溯源,大概是影响中国人几千年的儒家思想潜移默化地在作怪,孔子是鄙视劳动者的,孟子也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所以我们光明正大地忽视了这群人对这个城市的奉献,忽视掉了他们理应享有的权利。

  他们工作时的安全没有保障;他们的子女无法在城里读书;说到工资被拖欠——有些人为了拿到属于自己的几百元工资竟需用死相胁!而北京市政府前一阵清查拖欠民工工资问题时发现拖欠数额竟然以“亿”计算!这实际上就是表示,每年有十几甚至几十万的人在“白”做工。

  他们的合法报酬得不到,自然去偷、去抢。子女无法上学,素质得不到提高,将来难免走上父母的老路。于是前文提到的“城里人”防备、轻视民工的现象又会重演,这便形成 了一个永不停止的恶性循环。

觉得本文对您有用,想收藏下来!方法很简单: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