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站 > 范文大全 > 哲学范文 > 人生哲学 > 研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哲学意蕴

研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哲学意蕴

2016-05-31 10:25 来源:范文站 人气(0) 范文站fanwenzhan.comRSS订阅 

研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哲学意蕴

环境良好的社会。我们要全面理解“五位一体”的内在联系,从全局出发,自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哲学意蕴,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全过程。  

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是党的十八大的一大亮点。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如何进一步学习宣传贯彻这一精神,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本文以《生活与哲学》教学为例,谈谈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的渗透。

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和“整体与部分辩证统一的观点”,阐释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的科学性

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社会形态,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系统工程。

任何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理由,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目标的优化,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它既是经济发达、政治民主、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的社会,更是生态环境良好的社会。我们要全面理解“五位一体”的内在联系,从全局出发,自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哲学意蕴。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全过程。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因此,我们在树立全局观念的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的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具体领域的体现,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组成部分。五大建设是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我们应协调推进,不能顾此失彼。在“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中,经济建设是中心,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只有“五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支撑,才能真正形成“一体”的格局。

二、依据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策略,说明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的正确性

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坚持两点论,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坚持重点论,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牵牛要牵牛鼻子”。

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深深融入和全面贯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里的“突出地位”,就是强调抓主要矛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牛鼻子”。

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不是平行的。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在逻辑层面上所处的位置应当更高一些。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布局中的地位是特殊重要的,它在总布局中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贯穿性,具有更高层次的指导性。生态文明建设犹如一条“红线”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中,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在“五位一体”总布局中,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体现出我们党对制约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与关键理由的深刻认识。长期以来,我国存在的发展方式粗放和唯GDP论英雄等现象,已使资源、环境逐渐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的瓶颈。而要突破这一发展瓶颈,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紧迫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并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三、依据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突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性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更为全面的价值取向和更为深刻的生态伦理。这一论断,是基于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反思的科学判断,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首要态度,要求人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尊重自然界的一切创造、一切存在和一切生命。

顺应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要求人顺应自然的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以伟大的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计划,只会带来灾难。”

保护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承担的重要责任,要求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向自然界索取存活发展之需的同时保护自然界的生态系统。

总而言之,尊重自然是前提,即充分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是行动,即按照自然规律,调整人类的行为;保护自然是目的,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都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与自然不存在统治与被统治、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存在相互依存、和谐共处、共同推动的关系。生态文明并不是要求人们消极地对待自然,在自然面前无所作为,而是在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积极能动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而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建立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础之上,而不是随心所欲,盲目蛮干,为所欲为。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生态思想,这些智慧对今天的发展仍有启迪。今天,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的贯彻落实,必将推动全社会形成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的良好风尚,必将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社会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

觉得本文对您有用,想收藏下来!方法很简单:请点击-〉